新闻动态

  • 0

刘荣教授首推”互联网世界医生培训平台”

Category : 新闻动态

4月22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北京301医院承办的互联网外科学院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在启动会上,北京301医院刘荣教授首次提出“互联网世界医生培训平台”eWDT战略。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医师协作和培养成长的新时代。刘荣教授指出,“建立一个世界的医师平台,是为我们外科同道和更多医生搭建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借助互联网可以将国内专家、海外专家的前沿医学资料实现共享。成立互联网外科学院,符合国家现在分级诊疗政策,把我们外科专家和教授的经验传递到基层医院中,让基层医院和大型医院的差距慢慢拉平。互联网时代医生的培养可以让我们交流的时间差变得越来越短。” 刘荣教授首推 (北京301医院刘荣教授发表讲话)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基层外科技术的发展受到时间、地域、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传统形式的培训费时费力,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促进基层医生对国内外新术式、外科新进展的及时了解和学习;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秀专家足不出户即可对基层医生进行授课和手术指导,增加基层医生实践机会,提高手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的培训效率,帮助医生快速持续进步,对培养更多的优秀外科医生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刘荣教授首推 (互联网外科学院启动会现场) 近年来,医学与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对医学自身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进和影响。互联网外科学院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外科培训,以推动外科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开创D2D医生移动协作模式的和缓医疗CEO李宇先生在启动会中提出,“搭建医生与医生之间的最先进的移动远程平台,帮助到医生成长,帮助到医疗产业发展,在高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希望可以从医师培训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把互联网外科学院的体系坚持下去,把互联网助力医疗的价值体现出来。” 刘荣教授首推 (和缓医疗CEO李宇发表讲话) 互联网外科学院的成立和“互联网世界医生培训平台”eWDT战略的提出将改变传统的外科医师培养体系,借助互联网承载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优势,伴随着硬件设备技术的提高,使得临床教学摆脱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和缓名医”医生移动协作平台,医生可观看手术视频直播,实时发起会诊需求,学院将会定期组织顶级知名专家进行手术直播研讨,学员可随时查看专家手术视频分享案例,专家也可以在线上进行远程手术方案指导。学院将会帮助基层医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和完善,使其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随时随地观摩学习,为医师培训提供更多机遇,开创医师成长的新时代! ... 更多内容


  • 0

北京市“我们的价值观”宣讲团进直属支队

Category : 新闻动态

为深入推动支队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官兵积极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的政治热情,自觉争做改革强军先锋,4月22日上午,直属支队邀请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的北京市2016年“我们的价值观”百姓宣讲团来支队进行专题宣讲。支队全体官兵参加。 北京市“我们的价值观”宣讲团进直属支队 北京市“我们的价值观”宣讲团进直属支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副主任朱瑜琪做主题演讲:血脉相连医患情 北京市2016年度“我们的价值观”百姓宣讲团成员来自全市不同系统、各条战线,他们当中有志愿一生的耄耋老人、做好人当好警的爱民模范、诚实守信的个体工商户、公交活地图的首席乘务员、攻坚克难的科研技术人员、身残志坚的创新科技企业家、踏实美丽的优秀农民工代表、与病人血脉相连的好医生、忠诚奉献的监狱警察、传承好家风的幸福家庭代表。9名宣讲员们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官兵生动再现了发生在北京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一个个伟大英雄事迹。 宣讲主题鲜明、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底蕴丰厚,从百姓视野、社会微观层面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讴歌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本职、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价值追求,吟唱了一曲曲对党绝对忠诚的赞歌,现场气氛热烈,时而响起热烈掌声。 北京市“我们的价值观”宣讲团进直属支队 这次宣讲是一次思想上的净化,灵魂上的洗礼,广大官兵被宣讲员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深深打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宣讲为契机,认真学习宣讲团的先进事迹,更加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为把支队建设成为武警部队“总预备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更多内容


  • 0

移动支付前进一小步 移动医疗跨越一大步

Category : 新闻动态

移动医疗是近几年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医疗的新事业,它具有的低成本、广泛链接、实时互动和数据打通等特点让人心动,饱受“看病难、看病贵”的人们高度期待互联网会像颠覆零售、出版或打车一样颠覆医疗。然而移动医疗并非如预期地那样顺风顺水,移动医疗雷声大雨点小,真实用户少、使用黏性差、医学价值低的问题很严重,其应用也主要是医疗外围的挂号和网络问诊,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医院争相使用,造福患者、减少医疗支出的情景。 移动医疗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很多,一大原因是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并没有找到明确的使用场景。虽然智慧医院、网络医院此起彼伏,医院纷纷开始用互联网来升级自己,能使用手机挂号、排队和缴费的应用已经成熟,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推出支付宝未来医院、微信智慧医院和银联现代医院等概念,总计接入的医院已经数千家,但是在手机上走完看病流程的人仍然是极少数,远远少于用手机买东西和理财的人,哪怕后两者的金额远远大于医院看病花费。 医院看病的人年纪普遍偏大,对手机的依赖性不如爱血拼的人群。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出在移动支付上。虽然现在移动支付的概念眼花缭乱,像近场支付、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离线支付等等,但是患者就诊最需要的医保绑卡支付手机却难以实现,移动医疗支付解决方案不支持社保结算,就意味着患者要自费看病,一下就极大限制了移动医疗支付的适用人群;同时支付宝、微信等移动医疗服务方案对现有医院的管理流程改变需求太高,对医院现有管理流程冲击太大,而医院信息化系统水平层次不齐,对开放外网接口太多不太放心,因此现有移动支付主要应用在门诊挂号交费,用户使用场景有限又让有心使用的患者感觉味如鸡肋。 中国每年就诊人次约80亿,庞大数量就意味着巨大的入口和资金流量价值。但如何确保医保资金和信息的绝对安全,还要不影响医院现有工作流程,让全国大小医院都能轻松接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在通用平台如支付宝、微信上用服务窗形式似乎还不足以打消医保和医院的顾虑,毕竟通用平台功能庞杂,难以去适应医保支付和医院流程苛刻又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巨头没搞定的问题,金融巨头就看不下去了。据了解深圳医保局5月份即将在全国推出医保实时移动支付,而且是从就医量大、业务复杂的北大深圳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率先试点,真让我们为深圳政府敢闯敢试的精神叫好。据说为此次试点提供技术支持的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壹钱包,双方合作开发了一款叫平安社保钱包的移动支付插件产品,即将支付模块直接内置到医院自有app或第三方挂号平台。... 更多内容


  • 0

浙江分级诊疗经验谈:双下沉、两提升

Category : 新闻动态

(原标题:顾国煜:分级诊疗 看我浙江省如何“双下沉 两提升”) ... 更多内容


  • 0

谁在拖分级诊疗的后腿?

Category : 新闻动态

“分级治疗、双向转诊”是医改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医院,急危病症、疑难病症则分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大医院,医疗资源紧缺矛盾必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大病到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看不上病,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在2016年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不少医院院长纷纷感叹:在病人作为医院绝对利润增长点时,“上转”尚且困难,就更谈不上“下转”了。 首诊该在大医院还是在基层医院? 在新医改的实施过程中,双向转诊中首要的目的是把首诊的病人分类,多发病、常见病直接留在基层医院解决,而疑难杂症则往上级医院进行转诊,从这个模式上来看,首诊的病人都应该是在基层医院,但目前的现实是,“有条件”的患者都在想方设法往大医院上走,仅仅以花费几倍的排队时间为代价,就能请到主任级别的医师为自己诊断,何乐而不为? 如何解决?目前众多观点认为可以有由社保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强力推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度。对首诊在基层的居民,在诸如支付比例及支付范围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与倾斜,通过制度及经济杠杆,逐渐引导百姓的就医习惯。但是这种想法,却也遭到众多院长的担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伟林表示:“分级诊疗谁来定,应该是病人来定,这是我病人的权利,不能剥夺基本的人权,我觉得这是基本的看病权。此外,我们要看到病人在基层看病的顾虑,社区医院虽然方便,但患者心理是不踏实的,你的判断到底准不准确?延误病情最后由谁负责?” 一边:病人“上转”容易“下转”难 一边:基层医院拒绝康复期病人 首诊的病人都去大医院,然后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再分派下去到基层医院?乍听一下,貌似可行,但是一回到现实,患者不同意甚至上级医院也有自己的考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表示,“我们医院要求医生对每一个适合转诊的病人提出转诊建议。但一些病人认为,基层医院技术实力不如大医院,宁愿多花钱,住在大医院里放心。还有一些病人觉得,自己在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医院就要对他负责到底。一旦转诊,万一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难以追究责任。”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徐开林认为:“大医院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省级医院只看疑难杂症,门诊量的锐减比例将不可想象,大医院职工动不动就3到4千,这部分人怎么养活?医院如何维持运营?这又是一个难题。” 而基层医院这边也遇到了相同的难题,一方面,新医改后,基层医院医院的收入和开药、治疗病人关系不大,医生医疗风险又高,怕“医闹”,对于一些本该留在基层医院的手术患者,基层医生也极力往上推,造成上级医院人满为患。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伟林就感慨良多,之前浦江3个孩子失踪事件,孩子送到我们我们医院的浦江分院进行诊治,但是对于这三个孩子是否要转诊,分院的医生都不敢说,最后我们派了13位专家下去,才拍板决定只有一个小孩需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靠下级医院医生决定,根本不现实。 另一方面,对于上级医院转诊过来的康复期、临终关怀的病人也不想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新生就表示:“我们非常想实现双方转诊,康复期的病人转下去,包括我们医院自己周边的医院,也有很多的加床的病人,我们主动联系,联系我们的病人能不能转过去啊,这是不太好的,康复期、需要长期住院的,基层医院说我们不要,转诊根本现实不了,人家根本不要的。” 当务之急:对转诊指标进行量化分级 “双向转诊”的好处显而易见,基层医院的资源闲置现象得以缓解,而大医院的资源紧缺的矛盾也能得到好转,可现实中双向转诊中出现的问题却成为了不少院长的心病,该如何解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表示:“我觉得分级诊疗中要制定诊疗的指南,特别是分级诊疗包括双方诊疗的标准,这是没有制订,所以不是大医院应该转就转过来,标准是怎样,什么是危重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重要一个就是制订分级治疗包括双方转诊的标准,指导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分配,应该在基层医院病人留在基层医院,适合转诊的转上来,一个是制订诊断的操作指南,第二个制订双方转诊包括分级诊疗的制度,包括怎样监督、执行,包括自己带头执行,因为到顶级医院里面病情好了也要转诊,第二个要判断是否接受转诊和转送的患者,第三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评估。” 此外,在2016年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可以在部分地区开展整合医疗资源的尝试,基层医院加入上级的医疗集团,不但能够使转诊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可加强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交流,技术支持帮扶关系,培训全科医生,缩小两者服务和技术的差距,让病人愿意“下转”。 ... 更多内容


2025年7月
« 6月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