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016年5月3日

  • 0

警惕!心衰早期就诊很重要

Category : 健康动态

心衰早期症状不显著,所以好多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某医院张医生说,有的患者首先会感觉到疲乏、气短;有的患者晚上本来睡觉睡很好,最近一睡到半夜两三点,突然感觉气憋得不行,需要坐起来,打开家里窗户呼吸外面空气;还有的患者可能晚上躺在床上忽然干咳、嗓子痒,坐起来咳嗽就轻了。 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疾病,又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NT-proBNP检测以便早期识别。如果拖到半夜起来咳白痰、咳血,再去医院就晚了。 “心衰患者五年死亡率达过去高达50%,现在大概在20%左右,与乳腺癌、宫颈癌、肠癌等一些实体恶性肿瘤相比,有更高致死率。”张健主任科普,心衰最主要原因有三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张医生说,“有20%~30%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衰;高血压患者会占到40%~50%;冠心病患者主要是心肌梗死,还有长期严重的冠脉病变,会导致心肌缺血,这类病人占到40%~50%”。 另有对心衰诱因的调查显示,感染是引起心衰患者再住院或导致心衰加重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住院心衰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 更多内容


  • 0

特别严重疫苗事件 地方负责人应辞职

Category : 新闻动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6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发生特别严重的疫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连续发生严重的疫苗质量安全事件的地区,其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决定》共24条,主要针对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突出重点,着力完善第二类疫苗的销售渠道、冷链储运等流通环节法律制度,建立疫苗全程追溯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坚决保障接种安全,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迅速回应国内外关切,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决定》改革了第二类疫苗流通方式,取消疫苗批发企业经营疫苗的环节,明确将疫苗的采购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平台上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要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等记录,做到票、账、货、款一致。 《决定》强化了疫苗全程冷链储运管理制度,明确配送责任,强化储运的冷链管理,要求疫苗储运全过程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 ■解读 取消疫苗批发环节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会长顾维军认为,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暴露出第二类疫苗流通链条过长,处在整个链条上各个节点的疫苗批发企业、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层层加价,流通过程牟利空间巨大,链条上各相关方参与非法经营疫苗的利益驱动明显,使得非法疫苗商贩很容易获得“可乘之机”。 为此,条例规定,取消疫苗批发企业经营疫苗的环节,明确将疫苗的采购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平台上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由疫苗生产企业直接向县级疾控机构销售和配送第二类疫苗,简化了流通环节,有助于对第二类疫苗流通进行监管。同时,规范疫苗采购渠道,强化配送管理,也保证了第二类疫苗采购的公开、透明、规范。”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说。 全程冷链“不断链” 在宋华琳看来,疫苗监管旨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代政府监管并非是对孤立产品、孤立环节、孤立时点的监管,而是对一系列过程、步骤和方式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由于疫苗对温度敏感,而且历经生产、运输、储存、接种等多个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失效或减效,需要通过全程冷链来保证疫苗质量和效果。”宋华琳说,但我国目前客观上存在冷链设施不足、冷链技术落后等问题,且缺少有力的监管措施。 为此,条例强化了疫苗全程冷链储运管理制度,明确配送责任,强化储运的冷链管理,要求疫苗储运全过程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部分疫苗还应加贴温控标签,同时在疫苗接收环节增设索要温度监测记录的义务。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郑景山看来,这项内容的修改,不仅从疫苗生产供应的源头,也从疫苗使用端(接种单位),规范了各自对于疫苗冷链溯源管理的要求和责任,从而使疫苗的全程冷链管理有了多角度的保障。 建立追溯体系 “疫苗作为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人群广泛,任何一个疫苗不良事件发生,均会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如果疫苗生产、流向等信息不能及时告知公众,很容易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恐慌,甚至由此形成对疫苗质量的不信任。”顾维军说。 条例规定,国家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相关企业和单位应记录疫苗流通、使用信息,实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全程可追溯;对包装无法识别、来源不明等情形的疫苗,要如实登记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由监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监督销毁。 “疫苗安全尤其需要实现全程可追溯。”宋华琳表示,建立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制度,有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倒逼疫苗生产企业切实改进疫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安全有效,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及时召回。有助于监管部门对疫苗供应链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发生问题时及时查明责任主体,界定事件成因,制定应对方案,落实法律责任。 ■答疑 严格监管保障疫苗安全 三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围绕《决定》的有关热点问题,近日,国务院法制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的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决定》在完善追溯制度方面规定了哪些内容? 答:国家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生产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本条例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记录疫苗流通、使用信息,实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程可追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会同卫生计生委要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对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脱离冷链、经检验不符合标准、来源不明的疫苗,应当如实登记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按规定监督销毁。 问:《决定》在哪些方面加大了处罚、追责和问责力度? 答:为进一步惩治疫苗流通、预防接种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监管不力现象,《决定》加大了处罚及问责力度。针对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第二类疫苗,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疫苗等严重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金额,增设给予责任人员5年至10年的禁业处罚。 增加规定未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购疫苗、未索要温度监测记录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 更多内容


  • 0

2016年医改四大看点

Category : 新闻动态

2016年要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强化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进一步提高改革行动能力,推进政策落实。 《工作任务》提出2016年的重点任务主要有: 一是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 二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和保障水平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大病保险政策对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保供养对象和低保对象等在内的城乡贫困人口倾斜。 四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构建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医改,今年将出台哪些“真刀实枪”的措施,解决哪些看病就医难题? 买药:药价能不能降? 出厂价20多元一盒的药品,医院售价达180多元。类似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业内人士指出,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提高,导致患者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才能从医院拿到药。 针对这些现象,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求医:啥时能拥有家庭医生? 55岁的张路巧是江苏大丰市斗龙港村居民。作为留守老人,两年前查出宫颈癌后,她本想放弃治疗,当地村医得知后,帮她联系上级医院并陪着她做手术,现在恢复得不错。去年,她还与村医签约“医疗服务包”,现在每个月可以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检查,家庭医生还会针对她的健康状况定期回访。 这样的家庭医生,今年将走进更多家庭。2016年,分级诊疗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为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今年还将试点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看病:以药补医怎么破? 公立医院检查多、药费贵,是百姓看病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着力解决的难点。目前,我国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为100个。以北京为例,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截至2015年10月,门诊患者的次均医疗费减少54元,次均药费减少83元,住院患者例均医疗费减少1706元。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还将进一步推开,新增100个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此外,还将推动10所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纳入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究推动军队医院、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参与改革。 报销:异地看病可否不用回老家报销? 在长沙工作的张大爷退休后回武汉与儿子一起生活。但他的医保关系在长沙,看病得先自己垫付医药费,出院后再把发票等寄回老家报销,费时又费力。和张大爷一样,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垫付时间长,一次次跑腿,手续麻烦,成为有异地医保报销需求的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2016医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建立完善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逐步与各省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对接,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 更多内容


  • 0

甘肃大得利11万支注射剂被召回

Category : 新闻动态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甘肃省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胸腺肽药品被认定存在质量隐患,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勒令召回。 截至2016年4月4日,已有7个批次113750支注射用胸腺肽被召回,但仍有4个批次42760支药品已销入市场,且所有药品均已超过有效期。作为最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之一,胸腺肽药品近年问题频出,呈“凶险”之势。、 甘肃大得利11万支注射剂被召回 7000余例不良反应,CFDA两次公开警示 胸腺肽,是胸腺组织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可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 据了解,此次被勒令召回的注射用胸腺肽,是胸腺肽注射剂其中一种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治疗,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包括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等辅助治疗。 胸腺肽是最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之一,早在1983年便在我国开始使用,在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时,胸腺肽更是作为免疫增强剂被大规模应用。但与此同时,胸腺肽注射剂产品也因不良反应频发而常遭诟病。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自1988年至2007年5月底,因胸腺肽注射剂而发生的病例报告共计1976例,自2003年至2011年4月30日,怀疑因胸腺肽注射剂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共计5459例,其中严重病例1326例,占比高达24.29%。 2011年10月25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胸腺肽注射剂严重过敏反应,并称该品种存在超剂量使用、超适应症用药、不合理配伍用药等情况,且儿童用药问题突出,占比5.28%。 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曾至少两次公开建议,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增加不良反应描述,尤其要增加严重过敏反应的介绍。不过,健康时报记者查询25种注射用胸腺肽产品说明书,除北京赛升药业在说明书中有简要不良反应描述外,其余均无明确不良反应说明。 生化药品屡被曝光,胸腺肽事件并非孤立 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甘肃大得利制药胸腺肽药品存在诸多违法违规问题,并做出立即收回其药品GMP证书处罚。 记者检索发现,甘肃大得利制药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生产胸腺肽药品的公司,除涉案注射用胸腺肽外,该公司还同时经营生产胸腺肽溶液、胸腺五肽等产品。 2015年9月23日至25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一次现场跟踪检查中,该公司被发现问题较多且不符合GMP要求,被责令立即停止注射用胸腺肽的生产,并对缺陷项目进行全面整改。 胸腺肽相关药品属于多组分生化药,其原料多来源于新鲜的动物脏器,需要通过严格的原料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显示,该公司未规定其采购和使用的小牛种属、来源、具体年龄,也未对牛的饲养环境进行考察,同时对小牛胸腺的运输方式、采集后的保存期限、动物检疫证明查验等也未做规定,存在严重不符合药品GMP规定的缺陷,胸腺肽产品生产存在高风险。 业内声音:辅助治疗用药仍待规范 黑龙江某生产胸腺肽制品的药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出问题的产品是注射用胸腺肽,由于来源是新鲜的动物脏器,一些生产厂家距离饲养基地较远,因此便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原料污染等情况。 北京医院药剂科一位药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胸腺肽药物属于辅助治疗用药,但此类药品目前临床使用仍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效果也有待商榷。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医院用不良反应更少的胸腺五肽注射液替换胸腺肽注射液。当前国家对于辅助用药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指南也正在由业内专家牵头制定。 该药师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胸腺肽药品以注射用溶液剂和冻干粉针剂为主。注射剂因其见效快、用量小,而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前者稳定性较差,且需要冷藏(2~8℃)保存,因此造成运输和储存不便,而后者则稳定性更强。 除此之外,更多在药店中可买到的胸腺肽肠溶片或胸腺肽肠溶胶囊则属于口服剂型,由于服用方便、痛苦少,因此也最容易被患者接受。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全国范围内,胸腺肽药品仍以注射用胸腺肽为主,共计79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而生产胸腺肽肠溶片的只有9家,生产胸腺肽肠溶胶囊、胸腺肽氯化钠注射剂、胸腺肽α1的则均只有1家。 药师提醒,临床使用此药的大多为免疫缺陷的患者,尤其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居多,理论上健康人使用胸腺肽不但无助于免疫功能提高,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不推荐健康人群使用。对于此类产品过敏的患者应禁用,并及时向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 更多内容


  • 0

2015年医改任务全面完成 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Category : 新闻动态

4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解读,回顾了2015年深化医改的成绩: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力同心推进改革,深化医改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深化医改迈上了新台阶,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一、2015年医改在顶层设计和推动落实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医改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在顶层设计和推动落实方面取得了“双突破”。 一是立足医改全局,全面部署2015年医改工作。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医改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办发〔2015〕34号)共提出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等7方面27项改革任务,明确了重点任务牵头部门和时间进度安排,做到可追踪、可考核、可追责。4月29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召开2015年深化医改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步推进医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二是加大部门间沟通协调与协作配合力度,共同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2015年,按照“十二五”期间卫生领域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任务,抓住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5%,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3.4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9%,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8.99个百分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深化医改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有效调动专家力量,对医改的智力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在医改课题研究、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估、编制医改规划和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等医改重点工作方面,注重吸纳专家参与,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强化对改革的考核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新举措。开展“十二五”医改规划评估,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对“十二五”期间的医改重点任务进行了专题评估,开展了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形成评估报告。深入了解医改进展和成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整改落实。同时,对“十三五”期间医改目标、策略、原则及主要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启动编制“十三五”医改规划。 五是进一步加强医改监测督导和宣传工作。按照国务院部署,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7个医改重点方面,开展大督查、大调研。做好医改重大政策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宣传各地推进医改的亮点经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是推进医改相关法制工作。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相向而行,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二、2015年深化医改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哪些进展? 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力同心推进改革,深化医改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国1977个县(市)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试点城市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科学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正在建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立医院的服务效率、水平、能力和收支结构正在发生向好的变化。二是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400多万名大病患者受益,赔付资金244亿元。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负费用救助比例普遍达到70%。疾病应急救助14万人次。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便群众就医报销。三是发展社会办医取得新成效。进一步破除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障碍,持续推进落实社会办医准入、运营和监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8万所,已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社会办医疗机构门诊量已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四是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各省按照要求稳步推进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启动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完善短缺药品储备机制。推动做好保障儿童用药工作。五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基层首诊、上下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以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六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巩固深化。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91亿元,支持各地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499亿元支持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2015年综合医改试点省取得了哪些成效? 2015年1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确定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2015年2月底前,4省先后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印发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累计出台综合医改相关配套文件115个。江苏省加大各级财政卫生投入,并将公立医院长期性债务纳入政府债务平台进行化债。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实行审批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安徽省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在政府办基层机构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向补助,医疗服务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福建省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相关工作,从组织领导体制上保证了“三医联动”。青海省加大政府对医改的投入,把建机制、补短板、破难点作为改革重点,为建立公立医院合理补偿机制提供了坚实保障。各省改革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也探索解决了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综合医改试点省级框架基本形成。 四、2015年深化医改取得的成效有哪些具体体现? 社会各方推进医改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深化医改迈上了新台阶。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水平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1/10万和8.1‰,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目前的30%以下。 ... 更多内容


2016年5月
« 4月   7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